三十八年的專注和堅守
53歲的許明武在湖南凱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優秀模具鉗工。他1979年進入凱斯機械的前身安鄉工業縫紉機廠當工人,如今已經是他在公司的第三十八個年頭了。在機械制造這個行業,許明武靠著傳承與鉆研,憑著專注和堅守,三十八年如一日,從一個高中未畢業的普通學徒工,到今天的獲得兩項國家發明專利和一項實用新型專利的高級技師,他走過了一條漫長而不簡單的道路,支撐他一直走下去的動力則是他對工作的熱愛。

許明武身上的執著精神來自他對技術工作的熱愛。因為家庭的原因,16歲的他輟學進廠當學徒工,先學機加刀具,再學零件鉗工,
在學的過程中,他深深愛上了這一行,認為只有把工作當成愛好就肯定能把工作搞好,也正是這種把工作當愛好的心態,他練就了一身過硬本領。就在他獲得暢通上升空間時候,許明武選擇從一而終的技術之路,1998年,他不顧領導同事的挽留,主動放棄擔任多年的車間主任,自愿到工具車間當一名普通的模具鉗工。

對許明武而言,喜歡鉆研、有好奇心、對機械敏感是他從小就具備的,現在的工作性質又正好需要這些特性讓他在工作中如魚得水。公司加工高臺機810機殼,他主動請纓,承擔底板加工的整套模具及刀具的設計與制造,興趣十足、干勁沖天,不分日夜構思、繪圖,試制全新的810底板鉆、鏜模。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近百天的辛勤勞作,使810底板加工一炮打響。產品質量上乘,一時供不應求。甚至近六、七年的同類產品開發都以810底板加工的模具作參照物。
做技術,要有天賦,但更多的還需要有能將想法變成現實的專業知識。許明武十分重視公司提供的學習機會,先后參加了省模具協會、職業技校組織的專業學習,使自己的理論水平有很大提高。2008年公司開發高速電子縫紉機殼體生產線時,為提高自動化程度,減輕工人勞動強度,花費120多萬元引進了十套液壓夾具,雖然效率提高了,但也暴露出液壓漏油、溫度增高、耗能嚴重的弊端,為此,許明武查找了大量資料,并購買相關書籍自學,一直琢磨怎樣解決。2013年適逢公司因擴大產能,準備增加一條生產線,許明武結合平日思考,主動提出采用多種機械機構聯動,以最少的動作完成工件定位夾緊的夾具方案來代替液壓夾具的設想。當全部采用許明武夾具的新生產線運行后驗證效果發現,與液壓夾具相比,機械夾具不僅解決了其存在的不足,節約費用百萬以上,而且由于采用雙層多件結構,生產效率還提高了20%。此條生產線的“一種快速夾緊的夾具”和“適用于加工縫紉機機頭的夾具及加工方法”2016年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許明武潛心鉆研技術,在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因此,小改小革是他的拿手好戲。他給車工做的切刀互換刀盒子簡單實用,無不稱好。一些設備易出故障,零件除費用高,還難采購。許明武積極想辦法,完全靠手工做出,提高了設備利用率。除此之外,他還不斷革新模具結構,榮獲公司技術創新獎不計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