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體運行狀況下滑的大背景下,江蘇縫制設備商貿企業加速分化,一些具備研發創新能力、能夠及時隨客戶需求進行轉變的經銷商成功轉型,開啟了上升通道。
蘇州新迅達衣車貿易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專業銷售縫制設備、配件、改裝設備,整廠規劃及服裝生產工藝解決方案提供為一體的經銷商。 憑借與終端直接接觸所獲取的需求信息,新迅達轉型為TP科技,從銷售商全面涉足設備的研發生產。據TP科技董事長劉航東介紹,“我們的設備,基本都是由客戶提出需求,再去針對性地進行自主研發生產”。
劉航東對自身轉型的定位是,首先不涉足量大面廣的產品領域,避開同質化競爭,集中在產品差異化上打造專屬競爭優勢,以技術領先控制話語權,從而尋求較高的邊際利潤。其次,堅持“掐尖”模式,只與市場領域的領軍企業合作,以個性化定制服務,幫助其實現生產工藝的調整和優化。第三,穩扎穩打,不盲目擴張,專注于四邊縫紉領域,將拳頭產品盡可能的實現延續和二次開發,隨客戶需求的變化,賦予設備更多的實用性能,逐步拓展服務地域和領域。
針對下游用戶生產方式從規模量化轉為“多品種、小批量”所產生的設備需求變化,常州市祥泰針車有限公司向需求服務商轉型,將服務范疇從設備銷售維護深化為快速服務和需求響應,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深入研究服裝生產工藝,對所代理的品牌設備進行改裝和改造,使之更適用于實際生產所需,滿足用戶提升生產效率、減少人工成本的訴求。
未來,祥泰將目標瞄準自動化需求市場,在現有成熟產品基礎上,將單臺自動化設備集成為縫制單元,甚至是工作站,以實際需求指導研發方向并實現迅速落地,將數字化、信息化及互聯網技術融入到縫制設備之中,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同時,進一步深化服務,幫助用戶培養技術梯隊,與客戶進行聯合研發,做到有的放矢,實現精準定制。
新常態下,服裝等下游企業面臨商業模式再造的迫切壓力,如何幫助用戶實現轉型,解決用戶發展痛點,江蘇時代服裝機械實業有限公司嘗試向“智能生產解決方案服務商”轉變——通過引入專業人才、自身優勢資源整合,時代合并為志遠股份,推出了整廠設計規劃、生產管理培訓、生產流程診斷等一系列服務,通過“3+1”(智能設備取代人工、精益生產模式引入、快速服務響應加整廠規劃管理體系)的創新模式,助力用戶自身實現升級。
按照規劃,時代將順應下游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變化,發揮自身資源配置的能力,以信息化資源整合和自動化設備支撐為抓手,降低服裝生產供應鏈的成本,建立標準化的“云工廠”,將大數據的收集分析進行對接,打造基于縫制需求的超級供應鏈條。
從實際情況看,新迅達、祥泰、時代等三家江蘇商貿企業,分別從自主研發生產、設備改造升級、服務模式創新等不同路徑進行嘗試,為行業商貿轉型提供了借鑒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