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行業經濟在振蕩中持續下行,雖然外在的國際經濟復蘇乏力、國內經濟轉型等導致需求萎縮的大環境對行業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是行業持續下滑的深層次內因主要為以下兩方面:
(一)原因分析
行業自身周期性發展規律所致
從行業發展周期和傳統產品結構來看,我國縫制機械行業目前處于成熟期向衰退期過渡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行業的特征就是產量、需求、市場增長率、利潤等指標持續下降,發展曲線處于下行走勢。這一波走勢,少則3-5年,長則5-8年。同時,在這一階段,行業結構調整逐步推進,科技創新日漸發力,兩極分化逐漸加劇,行業正在醞釀形成下一個以自動縫制設備、智能縫制單元和綜合解決方案等產品為特征的新一輪產業發展周期,逐步發揮抵消整體經濟下行和拉動行業向前發展的正向作用。當前行業正處于“兩期交織、兩期疊加”的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行業是否能終結以前的發展模式和發展周期,快速開啟一個新的發展周期,再現發展高潮,取決于國內外經濟發展狀況、行業結構調整成效和科技創新能力等所釋放出來的正向拉動效力。
行業結構調整尚未到位
當前行業產能過剩的狀況也是導致經濟下行的重要因素。
一是行業的生產屬性和傳統的發展模式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不論是普通平縫機升級到電腦平縫機,還是機械型特種機升級到電子特種機,雖然技術有所升級,但都未能改變行業“部件采購+整機組裝”的生產屬性,行業生產幾乎沒有任何技術門檻,跟隨者一涌而上立即造成新一輪的產能過剩和價格大戰。而且由于產品技術升級所帶來利潤空間增大所而延遲了行業結構調整和洗牌時間;二是國內外市場發展不平衡,中低端市場還有大量需求,低質低價產品依然有其生存發展的空間,因此大量無創新和制造能力的中小企業依靠成本優勢和微利模式還有長時間存在。

(二)對策建議
當前,行業結構調整深入推進,科技創新已經成為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驅動力,行業轉型升級正向成果越來越突出。但是由于行業發展規律的慣性帶動,未來一段時間內行業經濟持續下行或在谷底振蕩低位運行仍將是常態,整體發展形勢并不樂觀,廣大企業應保持清醒的認識,應將面對的困難估計更充分,從而積極應對,加快轉型。建議如下:
差異化發展,存者為王
在當前市場需求萎縮和產能過剩的大環境下,未來行業加速洗牌和格局重構無法避免,大批無發展優勢和競爭力的企業終將被淘汰出局。企業應提前謀劃,加快由同質化發展向差異化發展轉型,加快從紅海中搏擊撤出,規避傳統競爭,聚焦優勢資源,努力創造差異,將企業做精做專,提升抗風險能力和綜合競爭力,在新一輪結構調整中實現生存和平穩發展。
加快轉型和創新,為加快步入行業發展新周期積蓄力量
以威士、祥泰等為代表的自動縫制單元制造企業,在行業經濟下行階段取得逆勢增長的好成績,主要原因就是準確抓住了下游行業轉型升級需求,將創新資源集中在具有差異化的中高端智能縫制設備,開辟一片發展前景良好的藍海領域,領先步入了以自主創新和智能縫制設備為特征的行業發展新周期。因此,廣大企業應看清行業發展趨勢,提升創新能力,加快智能轉型,努力邁向中高端。